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0月27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研究生党支部的支部成员们走进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六(2)班,精心策划并开展“大手牵小手,共育一‘珈’人”系列科普实践活动,为五十余名同学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人体器官科普课。此次活动以“探索人体奥秘”为主题,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青少年认识人体结构,激发科学兴趣,树立健康理念,让科学精神与生命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趣味课堂:认识人体器官
支部纪检委员曹缘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以“有趣的身体器官”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普课。她从一幅五大系统的示意图讲起,告诉同学们,人体由数十个器官组成,可以分为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运动五大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维系生命的运转。她讲到,大脑是“思维的殿堂”,是全身的指挥中心;心脏像“永不停歇的泵”,推动血液循环;肺脏是“呼吸之源”,负责气体交换;胃是“食物分解站”,分解食物;小肠和大肠组成“第二大脑”,吸收营养并含丰富神经细胞;肝脏是“化学工厂”,解毒、合成蛋白、调节血糖;肾脏则是“沉默的清洁工”,过滤血液、排出废物。这一场生动的讲解让原本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人体的基本结构,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的奇妙与魅力。

趣味闯关:知识大比拼
讲解结束后,支部党员张诗睿带领同学们开启了“知识大闯关”环节。围绕人体器官与健康常识接连抛出“心脏有几个腔?”“肝脏在身体的哪一侧?”等问题。小朋友们反应敏捷、积极举手,争先恐后地参与抢答,面对这些紧扣课堂内容的题目应答如流。每一次作答都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动手实践:拼出人体奥秘
活动的最后,曹缘老师拿出人体模型,为同学们讲解各个器官的空间位置与功能关系。随后,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在发展对象肖迪和积极分子郭佩林的带领下,开展“模型拼装大挑战”活动。
孩子们一边拼接模型,一边讨论“原来胃和肠是这样连接的?”“哇,小肠弯弯曲曲的,好神奇!”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支部组织委员胡松才也在一旁耐心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器官协作的奇妙机制。

科学点亮童心,责任启迪未来
本次“大手牵小手,共育一‘珈’人”科普活动以医学知识为载体,将生动讲解、互动问答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人体结构,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尊重生命的种子。未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研究生党支部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探索思政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新路径,让“小手”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让“大手”在引领中传递医学精神,共同为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健康意识贡献力量。
(撰稿:韩婧 王珂羽 摄影: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研究生党支部 审核:曾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