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为基,人文为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联合党支部与人文社科研究院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推进跨学科融合

来源: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 : 2025-11-17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医学与人文社科支部间的学习交流,深化党建与学科交叉深度融合,2025 年 11 月 13 日下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生理学系与医学遗传学系党支部、药理学系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党支部联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党支部,在武汉大学人文社科楼联合举办“医学为基,人文为魂”的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聚焦学科交叉,旨在引导青年党员学者拓宽学术视野、筑牢创新根基。

本次会议由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书记魏蕾主持,支部成员梅龙、韩蕾、许杰、何方刚、姬燕晓、尹君、张德玲、韩松及学生代表李紫煊、秦培月等共同参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邢涛及支部成员段玥君、杜业艳、常笑雨霏等一同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邢涛同志致辞强调,人文社科与医学的深度融合是应对复杂健康挑战、推动学术创新的关键路径,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不同领域学者的思想碰撞,催生更多跨界研究成果,为青年学者搭建合作共赢的学术平台。

接着,魏蕾同志介绍了本次活动设置 6 场主旨报告,聚焦智慧慢病管理、脑机接口与法律法规,涵盖人工智能医疗、慢病管理、神经科学、伦理治理等多个前沿交叉领域。她指出,作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跨界思维,主动打破知识壁垒,才能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首先,武汉市中心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丁胜主任医师带来“医防融合推动区域慢病管理初探”报告,分享智慧血糖家庭、社区、医院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等实践经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魏立佳教授聚焦“人工智能 + 医疗决策的随机对照实验”,展现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

随后,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梅龙教授解析了“母爱与虐婴行为的神经机制”,其研究运用光遗传学等多种先进技术,为理解亲代育幼行为及控制提供了神经生物学视角;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宋晋副主任医师就“肠道微生态与心理健康”进行探讨,揭示身心健康关联的新维度。以上研究深刻体现了从生物、心理、社会多个维度理解生命的现代医学模式,启示医者在深耕病理机制的同时,要始终保有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围绕“智慧医疗与伦理治理”主题,法学院张红教授研究团队针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治理”,从法律视角剖析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权利保护方面的挑战,并重点阐述了团队提出的科技伦理挑战。信息管理学院陆泉教授以“智慧健康与智慧医学”为题,分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社科与医学的交叉探讨,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必须以法治和伦理为基石,作为党员科研人员,更要带头恪守科研诚信,确保技术发展行稳致远。

在交流研讨环节,支部成员围绕“医学研究如何与人文社科交叉”与其他参会成员展开了热烈讨论。成员及与会嘉宾围绕临床经验、跨学科研究的难点、合作切入点等展开深入交流。与此同时,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OD(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与传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人文社科领域,以及OD平台(基础医学院)和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华润武钢医院等医学领域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就老年语言服务、健康传播、医疗人工智能伦理规制、慢病管理社会化等议题交换观点。这次交流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更广阔的科研天地。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要将本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主动拥抱跨学科合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展开更深度、更务实的合作,包括团队合作、课程合作、祝愿联合党日活动办得越来越好,成为校内跨学科合作的典范,共同推动学院和学校的发展。

(撰稿:秦培月、李紫煊、姬燕晓 审稿:魏蕾、邢涛 审核:曾峥 审定:熊瑛)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OD平台(基础医学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OD平台(基础医学院)(http://www.moneyvam.com)”。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OD平台(基础医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