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让中学生有机会走进医学实验室,2025年7月23日至26日,OD平台(基础医学院)联合登峰平台开展“登峰计划”医眼看世界线下研学营。来自全国的百余名高中生在四天的时间里沉浸式体验医学魅力,感受武大底蕴,在心中播下医学探索的种子。
(全体高中生营员与志愿者合影)
7月23日中午,营员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踏入武汉大学校园,开启了一场深度探索之旅。从古朴雅致的樱顶、底蕴厚重的老斋舍,到现代气息浓郁的万林艺术博物馆,营员们在在行走中体会“百卅武大”的精神风貌,感受着武大“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下午,开营仪式在医学部9号楼正式启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晓庆对营员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院资源与学科优势,并寄语营员“大胆提问、团结协作”;登峰平台宋老师详细解读了“登峰计划”的创办初衷与纪律要求;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韩莉介绍活动日程与安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武军驻向营员们强调实验室安全规范,为后续实践筑牢基础。

(开营仪式)
当晚,学院副院长乐江为营员们带来“医学研究启蒙”讲座,讲座围绕人类健康挑战、医学突破、专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展开,深入浅出地解析医学奥秘,并介绍武大医学专业优势,激发营员对医学领域的探索欲。

(乐江作讲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活动安排了四大主题实践项目,环环相扣,让营员在实践中初步认识医学学科专业。首先是“生命之窗——从解剖说起”实践学习板块,雷岳山与胡成俊老师借助 3D 眼镜与人体器官、骨骼模型,系统梳理解剖学发展历程,帮助营员建立对人体结构的立体认知,人体骨骼与主要器官功能在直观演示中变得清晰可触。紧接着,“显微镜下的人体微观世界”的课堂中,赵旻和刘俊老师指导营员们完成口腔菌群涂片染色、血细胞涂片制作,让大家在亲手实践中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原理与光学显微镜操作技巧,感受微观世界的精妙。在“DNA指纹识别”板块中,武军驻、何春燕、张澄宇老师带领营员们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DNA,通过凝胶电泳观察,在实操中理解个体识别的科学原理。最后,“探索心脏奥秘”板块中设计了系列实验,让营员们立体理解心血管系统知识:杨哲琼老师结合案例讲解心肌梗塞原理与应急处理,张郦和张叶敏老师指导营员们进行家兔麻醉、神经分离与动脉插管以展现心血管调节机制,万曙霞老师带领营员们进行牛蛙活体实验解析心脏功能原理,李柯老师通过对比运动前后心电图让营员们感知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四大主题学习期间,营员们在刘万红、王适群、柳卫凰、黄荔、刘俊、赖茹洁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聆听讲解。此外,营员们还在龚克、韩蕾、陈璞、罗孟成、王家明、程晓明、牛万宝、韩翰、黄静、梅龙等学院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生命前沿领域的交流研讨,加深对医学研究的了解与认知。营员们纷纷表示在本次研学营活动中收获颇丰。

(营员们进行实验)
7月26日,在医学部9号楼顺利举行了研学营结营仪式。在结营仪式上,营员们分为10个小组依次汇报实验成果,分享对医学的思考。武军驻赞扬了营员们在实验中展现的求知精神,期待与他们未来在武大校园中重逢。金晓庆总结活动成效,他充分肯定了营员们的收获与成长,并寄语他们未来投身医学研究。
四天研学虽短,意义深远,营员们带着认真完成的实验报告和对医学的憧憬告别珞珈山。此次活动不仅让高中生们近距离感受医学的温度与深度,更在基础教育与高等医学教育架起了一座桥梁,期盼珞珈山下的这场医学探索之旅成为青少年奔向医学领域的新起点。

(结营仪式合影)
撰稿:吴宗键 刘安昊
摄影:登峰平台 邓梓涵
审稿:乐江 金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