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医心筑梦,童行未来”志愿服务实践队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开展了第三期特色课程《“绦绦”不绝——小卫的寄生虫奇遇》。本期课程吸引了30名社区儿童参与,志愿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情景剧演绎、手工互动与推理游戏,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索寄生虫的奥秘与预防方法。

图一:志愿者进行理论讲解
课程以虚构角色“小卫”的冒险故事为线索,串联起寄生虫相关的知识点。课程的开头,志愿者通过情景剧形式呈现了“小卫”因感染猪带绦虫而出现的身体不适,生动的表演迅速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随后,志愿者结合实物演示与理论讲解,系统介绍了猪带绦虫的形态特征、感染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策略。在首次近距离观察猪带绦虫标本时,孩子们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课堂氛围愈发活跃。

图二:孩子们认真听讲
在后续的“地域探索”环节中,孩子们跟随“小卫”的脚步,走进村庄、雨林与沙漠,逐步认识其他类型的寄生虫及其对应的防治措施。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对寄生虫的多样性与传播场景有了初步认知,并逐步构建起基础的寄生虫预防知识框架。

图三: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
实践互动环节中,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手工粘土。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用黏土塑造出了一个个科学且富有童趣的寄生虫形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图四:孩子们小作品展示
课程中间穿插的各种游戏更是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排排队”游戏通过模拟寄生虫的生长与传播路径,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其生命周期;“寄生虫侦探社”则以线索追踪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感染场景,最终揭晓“真相”;而在“趣味海龟汤”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线索卡与主持人问答,成功解析了疟原虫、血吸虫等6类寄生虫的生命密码。

图五: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互动
家长周先生反馈:“这种沉浸式角色扮演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把课堂知识带回家——孩子现在开始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还不时向我们科普寄生虫知识。本次课程以科学性与趣味性为核心,通过角色代入与手工实践,将原本复杂的寄生虫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常识。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寄生虫的基本信息,更在体验中领悟了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性。
(撰稿:张锦翾 张杰夫 黄静瑜)
(摄影:田子萱 王梓妍)
(审稿:金晓庆 卡德尔江)